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让“公正与效率”得到最贴切的诠释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05月17日

     杨美香同志,现任东营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庭长。1985年参加法院工作后,一直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多年来,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斗在民商事审判第一线,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3500余件,无一被上级法院发改,无一冤假错案,无一涉诉信访,曾被市法院授予“办案能手”、“先进工作者”和“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特别是2005年主持民二庭工作以来,她带领不到全院四分之一的民商事法官,审结了全院近半数的民商事案件,人均年结案334件,个人最高月结案88件,个人最高年结案410件,创出全市法院系统个人月结案、年结案的最高历史记录。2006年2月被市政法委、市人事局联合授予"公正执法标兵"并记个人三等功,2007年3月被授予东营市优秀女法官。
      成绩的取得源自于她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对司法为民理念的深刻领会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还有对庭审过程驾轻就熟的工作能力,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用自己的工作让公正与效率得到最贴切的诠释"。
      一、 勤奋执着,练就过人的办案能力
      贴切诠释"公正与效率"的前提是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在审判工作中应付自如的办案能力。观摩过她庭审的人,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当事人争议焦点的归纳准确,审判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庭审过程重点突出,用语规范,庭审节奏有条不紊……,这一切源自于一个民商事法官对事业的执着与追求,得益于她为提高自己办案能力而付出的勤奋与努力。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案质量。她要求全庭同志时刻不忘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而她自己更是带头提高自我。平时她极为重视法学理论学习,除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北大法律专业研究生班的学业外,她尤其注重对疑难案件的理论研究和对不断增加与更新的民商事法律法规的及时熟练掌握。多年的学习积累,使得她无论审理的案件多么复杂,她都能迅速理出清晰的工作思路,找到恰如其分的处理办法。在办案过程中,她经常能把别人认为无法调解处理的案件,迅速找到症结所在,依靠自己对当事人心理的敏锐洞察力,对症下药,以百姓心办百姓事,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当事人心悦诚服,化干戈为玉帛。
      二、 讲求效率,注重审判与社会效益的结合
      杨美香同志认为,要贴切诠释"公正与效率"的内容,首先要抓住如何提高办案效率这个首要环节,其次要把审判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落到实处。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她组织制定了《简易民商事案件操作规程》,对简易民商事案件的送达、审理、裁决等环节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定。从工作制度上为审判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同时还带领全庭同志研究探讨调解方法,归纳总结出了一整套针对不同类型案件,不同性格特点当事人的民商事审判速裁实践经验。如将案件逐一分析,对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太的案件由法庭调查取证改为当事人举证,由庭前调解改为庭上调解,由庭后裁决改为当庭裁决等等。使庭室所结案件的调撤率达到了73.52%,一次开庭率为97.35%,一庭即裁率为81.5%,案结事了率为50%,并且实现了零上访。由此消除了重复劳动,节省了司法资源,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也使办案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与好评。民二庭的速裁经验也在省级报刊和国家级网络上分别予以宣传报道,先后有全国十余家法院的同行来东营区法院参观交流学习。
      为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杨美香同志非常注重办案效率,她经常告诫全庭同志不能只顾低头办案,要注重把民商事审判工作与社会效益密切结合起来,定纷止争,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口号上,而是要通过民二庭这个窗口使司法为民的审判理念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推广,要把社会效益的取得作为审判工作的目标与核心。如在2005年4、5月间,涉及市安居工程多起纠纷的当事人发生了群体性上访事件,致使工地施工秩序产生混乱,工程施工难以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她连续一个月的时间在现场办公,反复做当事人的工作,及时审结了涉及该工程的纠纷案件23件,并在施工现场进行了集中过付,消除了影响工程进行的不安定因素,赢得了市政府领导和千余名市安居工程施工人员的赞扬与好评。
为了拓宽法律工作的服务领域,她积极组织和参加了法制宣传进社区,法律服务进社区,开庭审判进社区和司法救助进社区的"四进"活动,多次到社区、学校、厂矿、街道办事处宣讲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并通过建立法官对应社区调解员的组织网络方式,使法律咨询、开庭释法等活动吸引了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社区人民调解工作也得到了有效指导,使得民商事审判工作的社会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 廉洁示人,两袖清风释公正
      作为一名法官,杨美香同志把"以廉洁心办公正案"当成自己的人生准则,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做到了"不受尘埃半点侵,两袖清风为人民"。民商案件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案件当事人为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审判结果,无所不用其能,找关系,请吃送礼已成多见不怪的现象。如2003年,在审结一起经济纠纷案件中,她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50多万元,当事人为了表达感激之情,送给她现金1万元,并说:"你为我们办这个案子,不曾吃过我一顿饭、喝过我一口水,这点钱算你的辛苦费吧。"她严厉地说:"办案是法官的职责,国家给我工资就是对我劳动的报酬。钱请你拿回去!"还有一次,她审结了一起外地人与本地人的买卖合同案件,为该外地人追回10万元工程款。案件审结后,这个外地当事人非常感激,动情地说:"杨庭长,我原以为你们法院也象有的法院那样,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我来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你会这么负责,不怕得罪当地人,为我追回了全部欠款,我真是非常感动,请你收下这点心意,否则我于心不安。"说着,将一个信封放进了她的抽屉里,她意识到信封里装着钱,赶紧将信封退了回去,并当场对他提出了批评。这位当事人为了表达谢意,又想宴请办案人员,被她婉言拒绝了。她说:"不管当事人是哪里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应该做的。你来本地打官司也不容易,错误就不要让我们犯了!欢迎你再来东营做生意。"一席话,让对方非常感动,感慨万千。几年来,由于她的铁面无私和不通人情事故使许多当事人所诉案件到了民二庭就自动打消了找关系和请吃送礼的念头。
      多年的法官生涯,养成了她对工作的忘我投入,达到了一种近乎机械的"境界"。每当有任务在身,不管严寒酷暑,不管山高路远,不顾家庭事急,她心里装的首先是工作,手头上忙的总是案情。在机关工作的丈夫有时受不了她的心事重重,几次劝她不要被工作和案件占据生活的一切,她明知道丈夫是为了她好,但每次总是耸耸肩,自嘲地说:"没办法,谁让我干的是这一行呢"!作为女人,她的角色是多重的,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既要伺候好公婆父母,又要照顾好丈夫孩子。在这一点上,她深感愧疚,因为抽不出太多时间陪在家人身边。但她挚爱着这份工作,对她执着的事业心,家人也给予了理解和支持。面对褒奖,她没有丝毫放松,没有一点陶醉,她只是感到任重而道远,因为她时刻铭记的是法官职责的神圣,清醒地认识到要让"公正与效率"得到贴切的诠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

关闭

版权所有: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2345678号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钟山路909号  邮编:257000 诉讼服务热线:1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