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见》有感 |
||
来源: 作者:王娜 发布时间: 2014年06月20日 | ||
柴静,一位记者,在我的印象中我不认识她,没有听过她,也许我只在意新闻的内容而忽略了她,当我看完《看见》,我发现她的好多报道我都看过,尤其是当我看到最后,发现我最喜欢的“为祖国骄傲,为女性喝彩”演讲比赛第十四号参赛者居然就是她时,瞬间我觉得我不配喜欢她。 这本书是我很要好的同事介绍给我看的,那是半年前的事情了,我只是随意的一听并没有很在意,一个月前去院里的图书馆借书时发现了它,觉得封面中的人物很美,很和谐,所以就借来读读,没想到,这本书不但让我认识了柴静,而其让我学会了“看见” 书中记载的大部分是柴静在做记者期间的幕后报道和她自己对新闻的认知,同时伴随着她的成长。 每一章节我都看的很仔细,细细的品味着我所需要的信息,比方说第十八章,写的是采访药家鑫案件相关当事人的,对于药家鑫是否应该判处死刑,判处死刑的原因是否有外在舆论的压力,我没有过多的在意,我在意的是身为一个父亲的教育方式。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在其子死后写过这样一句话“药家鑫的事情上,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大祸。”虽然药庆卫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代价太为惨痛,如果说没有出现这个不幸,药庆卫势必还会一如既往的去“严格管教”药家鑫。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孩子需要的是建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将来才能不断的创新,父母所起到的作用应当是修补而不应当是手把手的引领。孩子从小就应有犯错误的权利,人无完人,有哪个父母没有犯过错误。从小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才不会对错误产生恐惧,作出更大的错误。当然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事实顺利,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怕他/她受到伤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觉得只有磕倒了才懂得怎样站起来。看到柴静笔下药家鑫父母的悲惨状况,难免会使人同情,但不会只有同情。 对于第十九章,真真的是写到我心坎儿里去了,题目是《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恋》,读完之后,我问小成,如果你身边很要好的姐妹、兄弟一个一个都结婚了,你是怎样的心态,是不是除了从心窝溢出的满满的祝福和高兴,还有那么一丝丝的落寞与孤独。小成的回答和我想的一样,毕竟我们都处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我知道,友情不会因为爱情的来临而消减半分,有的只是把相伴的时间变成了一个人远远的祝福。只有这时,朋友的好才会尤为突出,想起他/她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和带给我的幸福,因此这份友情将更加厚重。 这只是我冰山一角的感悟,我会努力学会用心去“看见”,向柴静一样,一点一点的“看见”所有能给我带来帮助和感触的瞬间,不断的成长,成长. |
||
|
||
【关闭】 | ||
|
||
版权所有:东营市垦利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振兴路83号 电话0546-2521279 邮编:25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