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博

夏津县人民法院关于推行执行团队办案模式的实施意见(试行)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年06月12日

夏津县人民法院

关于推行执行团队办案模式的

    实施意见(试行)

 

为优化执行资源配置,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提升执行工作质效,确保基本解决执行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以及《山东高级人民法关于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工作纲要实施细则《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2017年底前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方案》,结合我院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  本《意见》所称执行团队,是指以法官为核心,按照“1+2+2+2”模式配备法官、执行员、书记员和司法警察,负责办理各类执行实施案件的工作团队。

第二条  执行团队各成员应当权责明晰、权责统一、分工协作、相互配合。

法官应在执行团队中发挥核心和主导作用,统筹、管理和协调执行团队日常工作,对案件质量、效率和效果负责。

执行员、书记员和司法警察等辅助人员应服从法官管理,严格落实法官发送的指令,及时向法官反馈工作完成情况,对所承担的工作事项负主要责任。

执行团队及其成员由执行局监督管理,接受统一指挥,服从统一调度。

  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应当经合议庭审核或评议的事项,由执行团队的法官与其他法官或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的合议庭办理。

执行团队承办案件涉及不动产登记信息、车辆登记信息、工商登记信息、婚姻登记信息的集中查询,不动产、车辆的集中查封,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执行法律文书的集中邮寄送达等执行启动事项,以及执行完毕案件、终结执行程序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不予执行、驳回申请等执行实施类案件的结案审批事项,纳入和屏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执行线索举报电话接听、执行款物的统一管理与发放、执行公开等事务性工作,由执行指挥中心集中办理。

二、执行团队成员职责和权限

  法官在执行团队中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并根据案件情况调整执行方案;

(二)依法决定案件执行事项,下达执行指令,推进办案进度;

(三)制作法律文书;

(四)签发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应由法官签发的裁定书、决定书等法律文书;

(五)主持听证;

(六)与当事人或者其他案件相关人员谈话;

(七)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核,提出审查意见;

(八)提请合议庭评议;

(九)组织和指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具体执行措施的实施工作;

(十)协调解决执行团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十一)其他需要法官处理的事项。

本条第(四)、(五)、(七)、(八)、(九)项规定的职责,法官不得委托团队其他成员办理。

  执行员根据法官的指令履行以下职责:

(一)受法官委托,代行除本《意见》第条第一款第(四)、(五)、(七)、(八)、(九)项之外的其他法官职责;

(二)在法官指导下办理执行实施案件;

(三)在法官指导下办理执行和解、外出查控财产、采取强制措施等事项;

(四)办理法官交办的其他事项。

  书记员根据法官的指令履行以下职责:

(一)通过执行案件管理系统具体操作以下执行事项:

1.通过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控;

2.纳入和屏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3.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

4.执行案件重要节点信息录入执行案件管理系统;

5.其他可以通过执行案件管理系统完成的执行事项。

(二)发送执行法律文书;

)制作相关笔录;

)登记保全、继续保全、解除保全事项;

)准备执行异议案件相关材料;

向执行指挥中心办理案件报结手续;

)管理、整理、装订、归档案卷材料,并形成电子卷宗

)在互联网公布法律文书;

(九)向执行指挥中心登记到账案款;

)处理法官交办的其他事项。

司法警察根据法官的指令履行以下职责:

(一)外出办理被执行人财产查控和解除措施;

(二)执行拘传、拘留、搜查、查封、扣押、冻结、强制迁出等需现场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和解除措施;

(三)制作与本条第(一)、(二)项职责相关的法律文书;

(四)维护执行现场秩序,保障执行工作安全;

(五)办理法官交办的其他事项。

 执行员、书记员和司法警察办理各项工作事务,不得超越法官的指令授权。在执行任务中遇突发紧急状况时,必须及时向法官报告,不得擅自决断和处置。

  法官应通过明确的方式向其他团队成员下达执行指令。执行指令及其落实进度、结果应当及时记录,执行团队所有成员可以即时查阅。

     第十条  案件材料及卷宗由书记员统一管理。执行团队成员根据工作需要,经法官准许,可以向书记员调取案件卷宗。执行团队成员办结各自工作事项后,应及时将案卷归还书记员管理。

三、办案流程

    第十  执行案件立案后,执行团队书记员应完成以下工作:

(一)通过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接收案件,验证当事人身份,并立即开展网络财产调查工作;

   )核实案件在审理阶段已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

   )将查询及核实情况报告法官。

 第十  法官根据案情、财产查询线索、案件难易程度等情况,逐案制定执行方案,并逐案制作执行计划。

   执行团队成员接收到执行计划中的执行指令后,应立即实施。

第十  采取财产查控措施同时,执行员通知当事人到法院谈话,要求申请执行人及其代理人提供财产线索、被执行人行踪,接收被执行人关于财产状况的报告,对相关证据加以固定。

第十  法官通过接待当事人了解案件情况,开展法律释明,敦促被执行人积极履行法律义务。书记员应当将谈话情况记入笔录。

第十  法官可以依据财产控制情况、被执行人履行情况等案件进展,重新调整优化执行方案。

第十 执行员、司法警察根据法官指令查找被执行人下落,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钱给付义务的被执行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第十  指定交付财物或票证、强制迁出房屋或强制退出土地等行为给付案件,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由执行员、司法警察根据法官指令负责强制执行。案件重大、疑难、复杂的,法官应当参加现场执行。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记入笔录。

第十  案件经查询未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员根据法官指令通知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到法院谈话。法官或执行员负责告知案件执行情况,询问有无新的被执行人或财产线索向法院提供。

十九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提出异议或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团队成员应当及时向法官报告。

第二十  对生效法律文书履行完毕的案件,法官应当进行审核,经审核确认被执行人已履行完毕后,指令书记员屏蔽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解除财产网络控制措施、发放执行款项、办理案件报结手续、完成装卷归档工作。

执行员、司法警察在法官确认被执行人已履行完毕后,根据法官指令外出解除财产控制措施。

四、监督考核

第二十  执行团队成员应当按照各自岗位类别,遵守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规范。违反相关规定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  对执行团队的工作绩效,应进行二级考核,由法院对执行团队进行第一级考核,由执行团队的法官对所在团队成员进行第二级考核。

 附则

第二十  本《意见》所称法官,是指按照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员额制改革要求,经遴选后进入法官员额的法官。

第二十 本《意见》自2017年4月15日之日起施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