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菏泽改革”微信公众号转发“单县创新‘六三一一’工作法 扎实推动诉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一文
一、六级化解,构建纠纷化解“过滤网”。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单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诉源治理工作,将其纳入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并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听取汇报、督导落实,确保工作取得成效。整合资源,凝聚合力。统筹乡村社区调解组织、社会治理网格体系、司法行政调解等调解力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社会力量靠前调解、法院司法调解托底的“六级化解”纠纷解决体系,助力“无讼村居”建设,形成以五星级社区单县南城办事处七里庄社区为代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单县样本”。六级化解,层层过滤。“六级化解”即乡贤调解、村或社区的专职调解员调解、网格员(调解员)调解、镇或办事处司法所为主的行政调解、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各行业对口行政调解、诉前司法调解,层层压实责任,力争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截至目前,该县共有2818起涉及婚姻家庭、民间借贷、邻里矛盾、土地争议等纠纷得到梯级化解,有效确保了群众合法权益。
二、三调联动,打好多元解纷“组合拳”。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全力打好多元解决纠纷“组合拳”。坚持人民调解优先。县委政法委将建设村、镇级矛盾纠纷调解站建设情况纳入综治考核体系,倒逼基层完善制度规范,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员,确保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全市建立菏泽市首个县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各类非诉解纷主体入驻,努力形成“社会调解在前、法院立案在后”的解纷流程。目前,已有29个县直单位入驻。注重行政调解推动。强化部门联动,县法院加强与民政局、信访局、住建局、妇联等县直有关部门协作,建立8个行政调解组织,就诉源治理热点难点问题向相关部门提出6条司法建议,确保诉源治理工作出成效、出亮点。今年8月,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诉源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将万人起诉率及无诉讼村居建设纳入平安单县建设考评体系,形成了乡镇(街道)及县直部门参与的诉源治理大格局。强化司法调解保障。对于涉及法律关系比较复杂的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司法调解的权威性和强制力,由法官指导人民调解,力争将纠纷化解在诉前。目前,通过非诉讼调解方式调处化解矛盾纠共计800余起。
三、一站指导,用好能力提升“大课堂”。建立联动联调机制,由县法院选派法官或法官助理与村、镇调解组织积极对接,定期开展法律法规、调解技巧、调解程序、调解文书制作等培训,提高调解员依法调解的专业能力。今年以来,累计与10个村(社区)建立对接机制,在7处重点社区成立法官工作站,开展3场次专题法律培训、业务指导。开展巡回审理10场次,以典型案例宣传法律,提高百姓群众对非诉纠纷化解的知晓率。该“一站式”经验做法被省高院在全省推广。
四、一线辅助,用好心理咨询“解压阀”。为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早发现、早干预、早辅导的效用,注重在“一线”及早介入,县法院注重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强化合作,对在各级调解中发现的情绪激动、存在心理问题的当事者,由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全程辅助矛调工作。今年10月,县法院联合县妇联成立全省首家“周菲菲家和工作室”,调解相关家庭纠纷案件。该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参与调解案件90余件,调解成功38件,成效明显。
--本文载于2021年12月22日“菏泽改革”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