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判业务 > 典型案例
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深耕新时代“寻乌经验”探索“红色文化治理”新模式
  • 作者:曲阜市人民法院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7日

  案例点评:赣州中院在深化和发展新时代“寻乌经验”过程中,依托赣南苏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弘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推动矛盾纠纷不上交、司法服务不缺位,努力打造革命老区社会治理工作品牌。

  近年来,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州时的殷殷嘱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创新探索“红色文化+社会治理”新模式,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寻乌经验”两次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先后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和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并在央视成功举行全媒体直播,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一、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增强基层治理动力

  依托赣南丰富的红色资源,打牢人民法庭建设根基,创新治理路径,减少诉讼增量,推动形成“少讼”乃至“无讼”的法治良序,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一是加强联动共治。主动融入党委政府领导的社会治理机制,发挥党委统筹协调核心作用,推动创建“无讼村(社区)”80个。安排人民法庭干警担任村级理事会顾问,与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常态化工作联系,合力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二是深化诉源治理。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村约规范、用典型带动、用事实说话、用成效引导,预防矛盾纠纷产生。于都法院盘古山人民法庭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打造祁禄山红军小镇诉讼服务站,成立以来共同化解矛盾纠纷54件。三是聚力多元解纷。特色化配置“法庭+工会”“法庭+园区”等各类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第一时间接诉转调,构建一体化治理体系。寻乌法院澄江人民法庭将谢屋村的破旧老祠堂建成法治小院,因地制宜打造客家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二、大力发扬红色传统,激发基层治理潜力

  赣州中院坚持苏区时期审判工作“坚持重调查、重证据,走群众路线的司法方法”,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改“坐堂办案”为“主动服务”,实现“诉讼服务在一线、调查研究赴一线、调解审判到一线”。

  一是实行干警“进村入群”。组织902名干警加入村(社区)微信公开群3202个,主动靠前、释疑解惑。入群工作开展以来,年均接受群众法律咨询8000余人次、推送普法知识公众号文章500余篇。二是开展“人民法官在身边”行动。推行“一村一队”“一企一员”“乡村夜话”等工作机制,听取社情民意,把司法为民的服务理念传播到每一个角落。制作《矛盾纠纷劝导书》,充分运用客家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民间习俗、家风家训,通过学会“讲土话”、请“吃茶”,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三是始终坚持民意导向。全面兑现“办事不找人”“首问负责不推诿”等服务承诺,确保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好做实、常态长效。开通“一个号码对外、一个部门受理、一个平台流转”的24小时意见受理热线,接受群众对人民法庭工作评价,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复”。

  三、聚焦传承红色基因,释放基层治理活力

  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与深化和发展新时代“寻乌经验”有机结合,实施“红色基因激活”工程,提振人民法庭干警的精气神。一是培育红色文化。升级改造中华苏维埃临时最高法庭旧址和审判史陈列馆,加强何叔衡调处争水纠纷等红色案例的研究、运用与宣传。举办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法官文化周”活动,鼓励人民法庭干警创作回望苏区历史的文艺节目。二是强化红色教育。组织干警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观红色影视、看红色展馆”活动,在“寻乌调查”纪念馆等革命旧址开展现场教学,沉浸式地体验红军的战斗场景和生活场景。三是建强红色阵地。开展“庭村共建”“人民法庭解民忧”活动,建立一批基层红色文化治理阵地。赣州中院聘任原江西省苏维埃裁判部部长江善忠烈士的后代江华,在乡村振兴驻点村成立工作室,打造“兴法铺子”综合普法阵地,联合开展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舞雩坛路15号 电话0537-4497710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