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前夕,中共华东野战军前线委员会(以下简称华野前委)在曲阜召开贯彻中央会议精神、部署淮海战役的军事会议。为了安全和保密,开会地点时常转移,有时在孔府、孔庙、孔林,有时在曲阜师范学校。
10月5日,华野前委在孔庙奎文阁召开了以加强纪律性为中心内容的扩大会议(即曲阜会议),历时20余天。会议由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主持。参加会议的主要有:华野前委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副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钟期光、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东局负责人饶漱石、张鼎丞及华野前委全体委员,还有华野所属14个纵队(缺苏北十一纵)的纵、师两级领导干部及特纵、勃纵、鲁纵、华野所属各机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共100多人。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孔庙奎文阁举行,传达中共中央9月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如何加强组织性纪律性问题。会议学习了毛泽东主席“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重要指示,对华东野战军过去两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检查总结。会议通过学习讨论,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一致通过了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纪律性,克服党内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的决议》。第二阶段研究制定淮海战役作战方案。10月9日晚,会议移到孔林二道门望楼上举行。华野领导人首先公布了事先拟定的先取淮阴后夺海州的作战草案,经会议反复讨论,修改补充,形成前委新的作战方案,并上报中央军委。10月11日、14日,华野司令部连续收到中央军委发来的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和重要指示的电报。14日晚,会议移至孔林云斋房内举行。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重新修订了作战方案,并对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和兵力使用作了全面安排和具体部署,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
华东野战军曲阜会议开了20多天。通过对中央九月会议决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学习讨论,广大指战员进一步认清了革命形势,明确了党的方针和任务,统一了作战思想,提高了斗志,使全军在政治上、思想上更加团结,组织上更加统一,提高了政策水平和战斗力,纪律性空前加强,为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打下了有力的思想和政治基础。
在这期间,华野司令部结合作战需要,在曲阜师范学校的一所大教室里召开了全军攻坚战术经验交流会,促进了军事训练。为了配合部队的形势教育,华野政治部文工团赶排了话剧《前线》,在这个学校的大礼堂向指战员进行了慰问演出,还演出了京剧《逼上梁山》《闯王进京》等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
10月底,淮海战役的一切准备工作基本安排就绪,粟裕代表华野前委把准备情况于10月31日清晨上报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
11月3日,在孔庙奎文阁前的大院内,召开了华野前委直属单位营以上干部大会,由粟裕同志作了战前动员报告。要求大家:集中全力,发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坚决全歼徐州蒋军集团主力,为夺取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而努力奋斗!11月5日,粟裕、谭震林同志离开曲阜回到临沂总部。
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海的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11月16日,党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灭国民党军队55.5万人。经此一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同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使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汉口已处于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条件。
华野曲阜会议的成效是巨大的。《淮海战役组歌》中就有“曲阜会议伟大的成绩”的赞句。它的重要历史作用就在于为发起淮海战役做好了战前动员,使华野全军从上到下、从精神到物资做好了各方面的充分准备,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为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版权所有: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舞雩坛路15号 电话0537-4497710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