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案件指南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07月09日 | ||
上诉案件指南 当事人对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声明不服,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诉讼行为,称为上诉。当事人依法享有之一项诉讼权利叫上诉权,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行使上诉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提起上诉的主体必须是享有上诉权的当事人或依法享有上诉权的诉讼代理人,这些人是: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一审判决确定承担义务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一审中的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以及经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也可以代为行使上诉权。 2、提起上诉的对象必须是依法允许上诉的判决或裁定。 3、必须在法律规定的上诉期限内提出上诉。对民事、商事、行政案件判决提起的上诉期为15日,裁定为10日。 4、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同时,上诉必须缴纳上诉费,在递交上诉状的次日起7日内,到指定的农行收费处缴纳,如果缴费确有困难,可以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如果当事人未申请缓、减、免交而逾期未缴纳,或者虽然申请但未获批准,法院通知后仍不缴纳的,按撤回上诉处理。 一审法院收到上诉状后,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在收到上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法院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 一审法院在送达完毕后的5日内,连同全部卷宗、证据及交费票据移送二审法院。二审法院审查通过的,当即立案受理。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