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
智能检索 |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武城法院的变与不变
  • 作者:武城法院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8日

  武城法院的变与不变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节目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民主法治建设加速推进。武城法院砥砺前行,锐意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取得系列改革成果,那么武城法院的改革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判决如下被告人滕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履行完毕。”

  

  刚刚审理的案件是一起入室盗窃案件,从开庭到宣判结果,整个庭审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

  

  武城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委、法官助理高振礼解释道:“被告人滕某某,他盗窃的数额比较小,所以说法院考虑以上因素,给他尽量的减少了刑期,实现了一个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结合。”

  

  主审这次案件的法官就是武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晓静,据介绍,该案件符合“轻刑快审”的范畴,所以案件办结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201312月,我国的劳教制度被废除,我们针对危险驾驶、盗窃、轻伤害等案情简单、事实清楚,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好,社会危害性较小的这类案件探索性推出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即“轻刑快审”工作机制。”武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晓静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四十年来,武城法院从步行跋山涉水,到警车助力办案;从低矮的旧平房,到如今的高楼耸立,这不仅是办公条件的改善,更是法治建设迈向新征程的标志。

  

  武城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夏志杰回忆说:“我是七九年就参加了法院的工作,1979年是18个人,现在加上聘任制的干警是160多人。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法院就有两排房子都是小平房,冬天取暖的时候就用砖垒的炉子,跟现在相比差距太大了。”

  

  武城县人民法院成立之初,内部仅设有三个庭室,经过40年的发展建设,内设机构已逐步完善,办公场所不断更新,制度机制不断加强。

  

  武城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夏志杰高兴的说:“现在机制都健全了,信息化程度也提高了,都是自动化,网上立案、网上办案,就是提高效率,为老百姓提供服务。”

  

  “从我们德州两级法院在改革中,四十年期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感觉我们唯一不变的是法院人那份维护法律权威以及维护百姓合法权益的那份执着和决心没有变。”武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晓静这样说。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刑事、民事、行政三大法律及其诉讼法继而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依法治国的战略已经形成,人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在这40年里,执法机关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机制,促进了整体工作的高效运行。

  

  武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晓静介绍说:“德州市两级法院在党委坚强领导下,一直秉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20164月,武城法院被确定为山东省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单位,党组书记、院长陈晓静在接到家事审判改革任务后也是感觉无从下手,为什么要改?怎样改?是摆在她面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武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晓静:“经过了大量的调研,发现我们从03年到16年,离婚数量是逐年攀升的。到了2016年(全国)已经达到了475.8万对,在这种基础之下,我们进行了家事审判改革的两年的探索。”

  

  在充分调研后,武城法院发现目前全国离婚率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改革需先从制度机制、人员配备、方式方法入手,出台了《武城县家事纠纷综合解决机制》等系列文件,逐步建立了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

  

  王某和张某家住武城县老城镇,王某是一名货车司机,经常不在家,妻子张某因为一些误会两人经常吵架,夫妻感情出现危机,女方强烈要求离婚。

  

  武城县老城镇后王庄村村民王某心里委屈的说:“现在工作也不好干,赚了钱也不多,工作又忙,为了多挣钱,也回不了家,她又这样怀疑我,我俩的关系就不如以前好了,就想起诉和我离婚。”

  

  武城县老城镇东屯村村民张某也满是牢骚:“以前我俩结婚的时候她一天打十来个电话,再后来他就十来天也不回来,然后连个电话也没有了,我怀疑他外面有人,就这样我与他一直分居。”

  

  【解说】面对这样的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怎样才能挽救他们的婚姻呢?

  

  武城县老城人民法庭法官赵志刚这样看:“案件的主要矛盾就是男方长期在外面打工,然后呢对家庭照顾有可能少一点,女方就经常怀疑男方在外面是不是有了外遇,或者有其他的原因,所以产生了这种纠纷。”

  

  针对越来越多的这样的家事案件,陈晓静带领团队积极协调、认真探索,按照专业分工原则,设立了独立编制的家事审判庭,建立了系统、科学的庭审方式和制度机制,对危机婚姻进行调解,对死亡婚姻使其和平分手,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妇女及老年人合法权益。

  

  武城县人民法院家事指导中心辅导师冯淑娟介绍道:“在武城县民政局设立了婚前指导室和离婚调解室,这个婚前指导室主要是对新婚的人进行一些新婚指导,对于两个人进入婚姻殿堂以后有很好的帮助。”

  

  在了解实际情况以后,老城人民法庭认为王某和张某的婚姻属于可调解范畴,感情并未破裂,随即和婚姻辅导师一起进行多次调解劝导、回访帮助,最终二人重归于好。

  

  “咱们通过庭审和庭前的调解,消除了他们之间的隔阂,打消了女方的顾虑,使男女双方重归于好。”武城县老城人民法庭法官赵志刚。

  家事审判改革目的就是将法院打造成为危机婚姻的“修复医院”,充分体现“和为贵、调为先、重修复、扶弱势”的司法理念。

  

  

  

  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家事审判的成效逐步显现。

  

  武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晓静高兴的说:“改革两年以来,我们整个的家事审判案件下降了20%,和好的家庭上升到30%。对于危机婚姻的我们进行调解,调解率能达到37%

  

  在上级法院的有力指导下,武城法院探索建立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解家事纠纷“武城模式”已经走向全国,德州市委、市人大出台相关文件支持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当属全国首例。

  

  而轻刑快审、家事审判只是改革开放四十年里,武城法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城法院先后推出了“庭所对接”、“四位一体接访机制”等为民便民工作做法,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带我去立案。”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武城法院提出智慧法院建设工程。根据上级法院部署、要求,推出网上立案、缴费、远程视频庭审、电子卷宗等新型信息化智能化业务,为群众办理业务提供了巨大便利。

  

  武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晓静述说着自己的初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改革如何发展,法院人辨法析理、定纷止争、打击犯罪、守护公平、维护老百姓和谐稳定幸福生活的那份初心永不改变。中国法治和司法现代化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一代一代法院人去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武城县人民法院从手写卷宗到智慧法院的建设,家事审判等一系列执法改革从无到有,变化的是执法环境的不断改善,执法方法的自我革新,不变的是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是执法为民的理念,透过变与不变,我们可以感到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始终伴随着法治的发展与进步,四十年间,法治理念与时俱进,法治建设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共享到阳光司法的温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