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三优】昌邑法院:四天两省协同执行 跨越千里异地腾房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0日 | ||
为进一步加大异地财产处置力度,加速当事人胜诉权益兑现,近日,昌邑法院执行局干警辗转2500余公里,开展了四天两省的异地执行行动,成功腾退海南海口1处被案外人占有10余年300多平方米的房产,有力震慑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成功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纠葛多年:异地房产交付受阻 申请执行人某公司与被执行人李某因追偿权纠纷诉诸法院,判决生效后,李某未履行义务。昌邑法院依法启动对李某名下位于海口市、面积超300平方米自建楼房的拍卖程序。然而,拍卖成交后房产迟迟未能交付到买受人手中。 原来,房产实际由案外人占有。由于存在其它经济纠纷,李某购置案外人的房产后未结清余款,案外人认为房产仍归自己所有,便占据该房产长达十年有余。法院拍卖此房产后,占有人采取拖延、阻挠等手段拒不履行腾退义务,致使买受人的合法权益长期无法实现。 执行人员多次电话敦促占有人腾退,但占有人多为海南本地居民,惯用方言交流,语言沟通障碍严重。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占有人抵触情绪强烈,在电话中激动回应:“当年李某买房钱都没付清,这房子理应还是我们的,凭什么让我们搬走!”尽管执行人员反复阐明房产已过户至被执行人名下的法律事实,沟通依旧受阻。 2024年,执行干警赴海口与占有人当面沟通,在沟通中,执行法官尽力为占有人一家提供必要的帮助,并为其预留了合理的搬迁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对占有人家庭生活的影响。尽管法院已经对占有人及其家属给予了善意的关怀并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但占有人一家却依仗本地身份,妄断昌邑法院因地域距离限制,无法对其形成有效制约,拒不配合执行工作。 千里奔赴:多方联动破解困局 为确保房屋顺利交付,昌邑法院决定开展异地强制执行行动。行动筹备阶段,院领导与执行局多维度研判,制定应对预案。秉持“先礼后兵”原则,力求通过充分协商妥善解决问题,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周密部署强制清退工作,通知专业搬家公司与公证机构待命,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备,保障执行工作依法、有序推进。 2025年3月16日,执行干警再度奔赴海南,并提前与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取得联系,获得大力支持。 3月17日上午,琼山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带队,选派熟悉海南当地语言与习俗的执行干警,协助昌邑法院办案。抵达现场后,近十名占有人情绪激动,“坚决不搬,这房子不能动!”琼山区法院执行干警立即与占有人沟通,无奈占有人固执己见,沟通无果。 当日下午,执行干警秉持善意执行理念,将五名占有人代表邀至琼山法院执行事务中心,借助执行宣传标语与强制清退房产宣传视频,进行耐心解释:“自行占有的自力救济方式无法对抗法律,若权益受损,需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持续抗拒执行,将面临严重法律后果。”同时,明确传达若协商不成将依法强制腾退的坚决态度。 3月18日,执行干警们从早到晚,整整一天都在不停地给当事人讲法理、耐心劝解,努力做着沟通工作。终于,占有人对自身占有行为的违法性有所认识,抵触情绪渐缓,并提出诉求:“我们在此居住多年,总得给些时间找地方搬,也得保障我们的居住。” 3月19日,经多轮深入磋商,充分考量并切实保障占有人基本居住权后,占有人最终同意自行搬离。当天,涉案房产顺利腾空,昌邑法院随即与买受人完成房屋交接手续,案件圆满办结。 执解有方:法理情理协同彰显 本案执行面临诸多棘手难题: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矛盾根深蒂固,化解难度大;语言存在沟通障碍,海南本地居民惯以当地方言交流,语言不通导致沟通成效欠佳;地理距离遥远,山东至海南路途漫长,执行法院警力调配受限;涉案房产居住人员复杂,占有人一家十几口长期居住,其中不乏年近八旬老人与妇女儿童;此次为省外腾房行动,执行任务紧迫,需力求一次性成功。 针对这些难题,昌邑法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腾房行动统筹规划,精心制定 “腾房清单”:一是借助外部力量,通过执行指挥平台,先期向琼山区人民法院发出协助执行请求,整合司法资源;二是重视诉求倾听,在异地执行现场,创新采用发放问卷、法院作答方式,广泛收集案外占有人合理诉求,化解腾房潜在冲突隐患;三是尊重群众认知,协商环节充分考量占房人基于朴素观念提出的合理诉求,多次组织法院约谈与现场协商,以理性沟通化解矛盾;四是坚定执行信念,面对连续谈判的身心压力,执行干警坚守岗位,不放弃和解可能,推动执行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下一步,昌邑法院将认真落实“规范提升年”要求,始终承秉“如我在执”司法初心,严格贯彻规范执行和善意文明执行相结合的工作理念,以实实在在的执行成效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 图片6 |
||
|
||
【关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