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基层掠影
有感于《永远的焦裕禄》
  • 作者:文书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7日

  通过观看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感受颇深,作为一名级别不是很低的领导—兰考县委书记被组织派到兰考后不是被前呼后拥,被大摆酒席设宴接风洗尘,而是第一时间带领县领导班子先到火车站去体察民情,感受兰考成千上万的百姓因吃不上饭扒火车外逃的情景,而后,他就走家串户调查百姓贫穷的原因,聆听百姓心声,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研究怎样治理当时最穷的兰考,使多年陷入极度贫穷的兰考百姓看到曙光,找到了亲人。

    为了治理风沙,他立即成立风沙考察组并实施行动,考察组成员徒步上万公里,途径百余县、社、村,考察出兰考县存在一百余个风口,这是导致兰考县土壤沙土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治理风沙,经反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认为泡桐树能固沙防风,于是带领全县百姓在沙漠中植树成林成功。兰考县大部分土地盐碱化,为了治理盐碱化,带领百姓脱贫致富,他走访百姓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最后听取一户农民的建议,该户农民经过试验将十米以下的非盐碱土壤反倒地表,地表的盐碱土壤反倒十米以下,成功地种出了粮食,他就将该经验予以推广,号召和带领全县百姓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又打一场胜利的土壤之战,但在兰考百姓脱贫之日,生态环境改造一新之日,他却倒下了,并且永远倒下了,因长年积劳成疾,无时间治病,最后肝硬化,永远地离开了为之呕心沥血的永远爱他的兰考人民,但他的亲民、爱民和为民鞠躬尽瘁,甘做人民的公仆的精神永远置于兰考百姓的心中,也永远置于历史的长河高高飘扬。

    看完《永远的焦裕禄》,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民的公仆”们是否应深刻地思考,彻底地反思,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与他比较到底有多远,我们的心中是否有老百姓,我们的心离老百姓有多远,我们做官的目的是什么。

                                        许良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