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调研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四项措施推动涉黑涉恶案件“打财断血”工作
  • 作者:文书发布时间:2020年12月31日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经区法院重点部署涉黑涉恶案件财产刑执行工作,坚持“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经区法院受理涉黑恶财产刑执行案件21件,已执结19件,涉被执行人21名,涉案标的2561.1万元,实际执行到位金额2400.08万元,执行到位率96.78%,退赔受害人916.98万元。

  一是建章立制,强化执行力。落实“一把手”责任制,院长靠前指挥、统筹协调,分管副院长紧盯目标、包案督办,办案团队挂图作战、逐案清底。建立速执精执机制,设立执行查控组、保全组、速执组、精执组和执行异议审查组,对涉黑恶财产刑案件提前介入、精准攻坚,确保“打财断血”不留死角。坚持定期报告制度,建立执行工作跟踪督办台账,每周向经区扫黑办及院党组汇报案件进度,及时打通“中梗阻”,确保“打财断血”工作机制高效运转。威海市首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丁永飞案,退赔工作全部完成。

  二是内外联动,强化协同战斗力。聚内力,建立涉黑恶财产刑案件执行绿色通道。强化立审执实时对接、信息共享,确保案件流转无缝衔接。借外力,深挖细查“黑财”线索。加强多部门协调联动,重点查控被执行人配偶财产,半数以上案件得以执结。充分发挥社区网格法庭”人民调解员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协助收集财产线索。截至目前,共查封涉黑恶财产银行账户198个,冻结、扣划银行存款17.87万元,查封被执行人房产24套、车辆4辆、酒水397箱、“浪琴”手表1块。

  三是智慧执行,提高“网拍”变现率。深入推进“互联网+执行”的司法处置模式,主动跟进评估工作,要求评估机构同时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评估报告,避免因邮寄产生的在途时间。完善“网拍”辅助工作,积极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拍卖信息、操作流程等,提高成交率和溢价率。加强与财政机关沟通,畅顺罚没财产上交渠道,确保涉案财产全部处置到位。截至目前,成功拍卖4套房产、2辆车辆、235箱酒水,成交率57.48%,溢价率73.09%,累计成交额达1555余万元。

  四是宣传帮教,营造法治氛围。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法律政策宣传工作,坚持实地走访被执行人亲属,动员亲属积极代为履行。截至11月底,已摸排8名被执行人情况,动员亲属缴纳罚金76.7万元。加大执行工作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干警到“社区网格法庭”开展法律咨询,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打财断血”工作动态,今年以来,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1人次、执行悬赏令1次、典型案例7件,为执行攻坚营造良好氛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