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经区法院:高效处理买卖合同纠纷 为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 作者:文书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5日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很多人都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随着房车露营文化的快速传播,房车也成为大众自驾出行的一个重要选项。近日,经区法院通过线下沟通、线上调解,成功化解了一起涉房车买卖的合同纠纷案件,在促使买卖双方握手言和、权益实现的同时,助力构建优良的营商环境。

简要案情

王某与赵某是朋友关系,赵某经营着一家车辆销售公司。2023年12月底,王某委托赵某购买一辆房车,双方签订了一份《房车购销合同》,后王某支付了4万元购车定金,赵某承诺十余天后将房车送至王某的居住地A市并办理按揭手续。

奈何约定的时间已过,赵某不仅未能交付房车,还“失联”了。误以为受到诈骗的王某遂向当地派出所报警,在公安机关的协调下,赵某将房车送至A市,后双方自愿达成退款协议。但赵某迟迟未能返还定金,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王某遂将赵某诉至法院,要求其返还双倍定金。

及时调查明实情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认真审阅卷宗,了解到双方已于报警后达成了退款协议。被告一直未能退款也许有难言之隐,考虑到此,承办法官多次拨打被告电话了解情况,但一直未能接通。为查明案件实情,承办法官在与王某积极沟通了解诉求的同时,亦向A市派出所发函,调取询问笔录及调解笔录等相关案件材料。

经调查,承办法官了解到该房车因车内柜子不符合上牌要求,故重新返厂修理耽误了时间,加之年底赵某工作繁忙,一直未能与王某就送车事宜进行沟通,遂造成了误解。王某表示,因房车拆除过柜子且行驶过已不是新车,且赵某未按约定时间送车构成违约,遂有了此次诉讼,并要求其支付双倍定金。

线上解纷获点赞

虑到原被告是朋友关系,且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标的不大,通过调解的方式有利于尽早化解纠纷、最大限度减轻诉累。承办法官遂多次于工作间隙及休息时间通过座机及私人手机拨打电话,以期与赵某取得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下班后的晚上,赵某接通了电话,承办法官耐心向其释明原委,并从维护双方友谊和商业合作关系的角度出发,引导其加强与原告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因原告工作繁忙,需经常出差,为节约时间,承办法官在征得双方同意后,积极组织线上调解。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围绕合同解除、车辆归属等问题向双方释法明理,告知被告不支付所欠货款的法律后果,同时劝说原告体谅被告的难处,双方各退一步。

经过多轮调解,双方当事人成功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赵某表示:“十分感谢法院的调解,仅需退还定金,减少企业诉累,还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原告亦对法院秉承“如我在诉”理念,提供高效、便捷的解纷方式表示赞许,并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此次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促进了双方关系的和谐。下一步,经区法院将继续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用人性司法对案调解、精准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