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版!《齐鲁晚报》报道莱山法院工作!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10月12日 | ||
全面推进审级职能定位改革,优化司法资源配置、聚焦破产审判创新举措,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诉源治理“点线面”新模式,织密诉源治理解纷网……近年来,莱山区人民法院创新举措打造司法为民、公平正义的“莱山模式”,切实解决好群众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改革创新 全面推进审级职能定位改革 今年以来,莱山法院积极推进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把案件下沉机制改革与案件繁简分流改革直接结合,全面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聚焦积极稳妥主基调,强化组织领导。及时召开党组会议、庭室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上级系列文件精神;召开全体干警大会部署试点实施工作,组织改革试点政策教育培训及相关业务学习。先后出台了《关于成立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完善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的工作分工方案》等文件。强化督导检查,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督查机制,围绕民商事小额纠纷案件及行政管辖案件开展督导检查5次。 聚焦诉源治理主抓手,实质化解纠纷。制定出台《关于设立“法官工作站”加强诉源治理减少诉讼增量的实施意见》,在辖区全部7个街道园区建立“法官工作站”,每个工作站配备一个审判团队,指导街道园区、村(社区)的人民调解工作。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大力推进“无讼”村(社区)建设,并将万人起诉率纳入平安建设考核。深化与23个行业调解组织对接,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智力优势化解专业性的矛盾纠纷。 聚焦高效速裁主平台,准确查明事实。莱山法院加大速裁团队的法官、法官助理在诉前证据交换、鉴定前置过程中的参与度,提升审判效率。加强小额程序适用,制定《关于小额纠纷案件处理的规定(试行)》,优化审判资源。速裁庭立案15天调解成功一起合计标的额3个多亿的大标的额案件。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破产审判精品工程 莱山法院多措并举开展破产审判工作,求改革创新之真,务服务发展之实,不断推进破产审判工作市场化、法治化和专业化,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搭建破产审判“云平台”。莱山法院积极应用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系统、智慧庭审平台等,全面实现破产审判全流程、各环节上网、上线、上云。尤其疫情期间,莱山法院实现听证会、债权申报、债权人会议等工作全流程网上办理。同时,莱山法院创新性地两次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以竞争性谈判遴选债务人重整期间的审计、评估机构,推动破产案件有序高效进行。 打造府院联动“新举措”。莱山法院积极运用府院联动机制,与莱山区17家职能部门相互配合联系,通过案件协调会议、重大疑难案件会商等方式,统筹企业破产处置中的业务协调、信息提供、维护稳定等工作。例如在一家破产企业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税款减免问题上,莱山区法院破产审判合议庭邀请国家税务总局烟台市莱山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最终对该公司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共计34万余元予以减免。 推进繁简分流“提效率”。制定《破产案件繁简分流标准(试行)》,对于适用简易快速审理的破产案件,简化环节压缩时限,使破产案件的审理走上“快车道”。例如,莱山法院受理的烟台一被服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充分适用了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制度,该案在需处置不动产、租赁户腾迁的情况下,从破产受理到程序终结仅用了144天,审判效率在同类破产案件中名列前茅。 坚持多措并举 提升小额诉讼案件审理质效 “小”纠纷的背后其实是“大”民生。 围绕小额诉讼案件,莱山区法院着力强化五项举措,积极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在不断提高审判质效,方便诉讼当事人的同时,及时高效维护和兑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该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督促程序适用率29.17%,排名全省全市前列。 莱山法院党组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强调小额诉讼情况,认真分析全院审判执行收案情况,制定莱山区人民法院《关于小额纠纷案件处理规定》,并依据审级职能定位改革的实际,对制度规定进行调整,坚持“符合条件一律适用、当事人合意一律适用”原则,适当加大小额诉讼适用案件范围。 改革机制激发活力。莱山法院积极运用小额诉讼+速裁速调模式增效提速,快速化解矛盾纠纷,对符合小额诉讼立案条件的案件一律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实现小额诉讼程序应用尽用。完善督促通报制度,由审管办每月将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情况进行全院通报,并将该指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强化培训提升能力。立案庭负责人对全体民事法官开展专项培训,一方面,就速裁快审过程中有关规范送达、庭审和文书瘦身、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就要素突出的“表格式”判决书、调解书与小额诉讼程序配套适用进行了讲解,“表格式”判决书、调解书对以往的篇幅和内容进行缩短、简化,将案件的核心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呈现,内容简明,重点突出,让小额诉讼程序的“快”与表格式判决的“简”有效结合。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推动信息技术与小额诉讼程序有机融合,实现送达、调解、质证、庭审等各环节电子响应。在立案阶段引导当事人使用移动微法院,并全面推广电子送达,全院程序性电子文书送达率94.94%,该做法被上级法院在全市推广。 注重多元解纷 打造诉源治理“点线面”结合新模式 让更多诉讼止于诉前,不仅节约司法资源,还能减轻群众诉累。 莱山法院紧紧围绕“握手烟和”诉源治理联动解纷新机制,打造诉源治理“点线面”新模式,织密诉源治理解纷网。 推进速裁团队建设,抓实诉前调解这个“基本点”。完善两个速裁团队,构建法官、特邀调解员、律师等多元力量参与的纠纷调解机制,实现从源头上加大调解力度。今年以来,速裁团队2名法官结案728件,平均办案天数6.9天。 推进行政调解、行业组织调解,抓实诉前调解这个“经络线”。依托“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推动行政机关参与涉政府的纠纷调解;依托23家行业组织调解,推动行业调解组织参与涉行业纠纷的诉前调解。 推进下沉基层,抓实诉前调解这个“覆盖面”。在全区设立7个法官工作站,覆盖全区街道办、园区,每个工作站配备一个法官团队,推动街道园区参与涉街道园区的纠纷诉前调解,特邀街道司法所调解员、114个村居调解员,推动涉村居的诉前调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下一步,莱山区人民法院将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理念,聚焦“走在前列”目标定位,大力弘扬“实干创新、拼搏争先”烟台滨海法院精神,苦干实干不停步、知难而进不后退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前进,努力为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美丽富裕的现代化新莱山贡献法院力量。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