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百日竞赛创佳绩●干警风采之三十:宋晓华 司法为民显情怀
  • 作者: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法院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3日

  

  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宋晓华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多次荣膺办案能手、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芝罘区政法系统优秀干警等称号。2015年,她响应院里清理积案的号召,清理积案与审结新案齐头并进,截止2015年11月30日,她今年共审结案件212件,尤其是在清理积案方面,成绩斐然。她柔情中不乏刚毅,有干劲又不失稳重,她怀着对审判事业的满腔热忱,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自己衷爱的审判事业,无怨无悔地倾洒着自己的心血。

  

  临危不乱妥处置  刚正不阿护法威

  案件审理中经常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这些突发情况能否妥善处置,直接关系着纠纷的化解及法律的尊严。原告郭某诉被告尹某公有物分割一案,原、被告均系基督教教徒,但分属黄务教会的汉族教徒及朝鲜族教徒,该两批教徒均人数众多,近年来因争夺礼拜场所,两派教徒争执不断,关系剑拔弩张。第一次开庭当天,大批教徒涌入立案大庭欲旁听庭审,其中也不乏老人及幼儿,立案大庭人满为患,审判庭更由于场所容积所限,不可能人人都能旁听庭审。在此情况下,宋晓华迅速决策,一方面组织法警及书记员对所有欲参加旁听人员进行身份证核查,对未带身份证无法核实身份的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审判庭。一方面组织两派教徒,按照审判庭中的旁听席位数量,分别推举出代表进行旁听,其余人员在外等待。在她的主导下,双方各推举出了代表,秩序井然地进入旁听席。

  开庭后,在被告举证阶段,旁听席上的一位八十多岁、戴着礼帽的汉族教徒老大爷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挥着拐杖高喊“我有话说”,并大声对被告进行指责,顿时,旁听席上的汉族教徒群情激愤,纷纷对被告进行责骂。朝鲜族教徒不堪忍受,意欲回击,阵仗一触即发。宋晓华见此情形,沉着应对,果断制止了双方的喧哗,并从情、理、法各方面对挑起争吵事端的老大爷进行了训诫,同时对全体人员重新强调了法庭纪律。在宋晓华依法合理处置下,双方均表示悔过,并向法庭道歉,之后安静坐下,直至庭审结束。由于案件涉及宗教因素,且存在极大的信访隐患。开完庭后,宋晓华静思案情,在充分了解案件背景及争执症结所在后,她悉心对当事人做工作,最终各方均表示静待法院判决,不再滋事。

  

  借力儿媳巧调解   父子亲情得重温

  “家长里短,背后都绕不开一个‘情’字。”针对家庭矛盾,宋晓华觉得用骨肉亲情化解最为妥当。老曲诉其子小曲赡养费纠纷一案诉至法院,老曲情绪激动,多次在立案大庭高声吵闹,表示其子大逆不道,要求法庭为其主持公道,次次引人围观。宋晓华接手此案后,先安抚老曲情绪,并定下了开庭日期。在开庭前,她了解到虽然老曲对儿子责骂不休,矛盾激烈,但由于儿媳平时对其礼貌有加,对儿媳倒不好意思责骂。了解到这一点,宋晓华认为这是解决案件的有效突破口。在得知到小曲长年在外地打工,不便到庭的情况后,建议儿媳与其丈夫办妥委托代理手续,届时,由儿媳代理小曲出庭,并确定了调解解决本案的思路。开庭当天调解时,老曲叫嚷,必须要儿子亲自出庭,其不会与儿媳沟通。见此情形,宋晓华采取了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她先单独与原告轻松聊天,大体了解了原告的生活及工作背景,对其思考方式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又单独与儿媳沟通,了解到父子二人多年不睦的症结所在。在此情况下,她有的放矢,劝导老曲应在有生之年安享天伦之乐,而不是为一点小事与亲生儿子较真,另外,也应当从自身找原因,否则,在有生之年,与亲子不睦的苦果,只有自己咽下。在与儿媳沟通时,她怀柔以对,句句切中肯綮,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公公即使有所不当之处,毕竟是老人,做子女的应当对老人有最大程度的包容,以宽厚温暖的态度融化老人孤寂寒冷的心,很多情况下,老人看重的可能并不是区区赡养费,而是求之不得的亲情慰藉。在宋晓华不懈的努力下,老曲与其儿媳握手言和,由小曲每月给付原告赡养费600元,儿媳表示两家住在一个院里,以后做儿媳妇的会多规劝自己的丈夫,多孝敬老人。

  

  法庭开进居委会   普法宣传效果好

  基层法庭里有很多赡养纠纷案件,一件案件的有效化解并不是宋晓华的目标,提高社区群众法治观念,减少该类案件的产生才是她的追求,所以她常常将典型案件庭审开进社区,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83岁高龄的杨老太太育有四子,20多年前丈夫去世后改嫁到蓬莱。4年前,老伴去世后,老人每月仅靠460元的遗属生活补助费生活。2014年5月3日,杨老太太因骨折住院治疗,共花费医药费5667元。此时,杨老二已经去世。杨老太太将杨老大、杨老三、杨老四告上法庭,要求三个儿子从2014年5月起每人每月支付赡养费786元,每人支付医疗费1889元,此后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由三被告均担。为了让老人有一个安享的晚年,宋晓华将庭审搬进了社区,并邀请社区原政工书记杜大妈、老党员李大叔参与旁听和调解,部分群众也参与了旁听。庭审中,宋晓华详细的阐明了相关法律规定,三个儿子对赡养老人均表示同意,但对赡养方式存在争议,不能达成一致。庭审结束后,宋晓华再次主持调解,努力做双方当事人工作,杜大妈和李大叔结合当地民风民俗,耐心做三个儿子的工作。经过近一个小时调解,仍没有达成调解协议。宋晓华果断做出判决,判令三被告自2014年5月起按400元/月的标准支付杨老太太赡养费,并由三被告均摊杨老太太所花费的医疗费,此后的医疗费仍然由三被告均摊。

  将赡养纠纷案件庭审搬进社区,受到旁听庭审群众的一致好评。大家认为,庭审进社区,进一步拉近了法院与群众的距离,使司法为民真正落到了实处、落到了细微处,通过以案说法、提供法律咨询,达到了普及法律知识的效果。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如梅花般默默为寒冬添香,于无声中,以自己的努力,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这就是宋晓华,一位普通基层女法官的追求。

关闭
版权所有: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烟台市芝罘区佳苑南街18号 电话0535-6859000 邮编:26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