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
 |  无障碍浏览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抖音

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王晓晖

2021年07月19日
作者:吕佼
打印 分享到:

  王晓辉

  王晓晖,女,1978年10月18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在职法律硕士,现任胶州市人民法院洋河人民法庭副庭长。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她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以公正树公信,将尊重和理解贯穿每起案件办理始终,做到法情理有机融合。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4000余件, 2012年、2014年两次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记二等功,先后被评为青岛“全市优秀法官”“青岛市三八红旗手”“胶州先锋”“全省优秀法官”“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标兵”,2015年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全国法院先进个人,2019年入围“齐鲁最美法官”

  加强淬炼,努力争当“复合型法官”

  作为一名优秀的审判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法律专业功底,还必须具备张嘴能说、提笔能写、遇事善思、庭审巧控的能力。王晓晖努力朝着“复合型法官”的方向提升素质。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理论素养。生活中,尊重领导、团结同事,遵章守纪,严于律己,乐于助人,注重自身形象。工作中,自觉践行“立党为公、执法为民”要求,努力追求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注重理论调研,先后撰写了《农村信用社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工作调研报告》《交通事故案件特点和调解对策研究》《胶州法院交通事故案件审判工作报告》和《交警部门调解协议法律问题研究》《民间借贷案件问题及对策分析》等80余篇文章和信息,在《学术理论与探索》《中国学术研究》《青岛司法论坛》等刊物发表。作为一名法官,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工作的基础。该同志有会计师职称,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先后考取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证书。2014年到2017年,每年都在上级组织的优秀文书和案例评选中获奖。2012年,作为胶州法院“人民法官为人民”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2019年,作为青岛法院巡讲团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讲述,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潜心工作,努力争当“骨干型法官”

  审判工作是法官的中心工作。王晓晖努力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虚心学习,积极工作,扎实办案,严把审判工作质量,努力朝着“骨干型法官”的方向增强本领。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较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能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案件审理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很多雇员受害案件,被告方不认可自己是雇主,而原告往往处于弱势一方,不认识也不知道是在给谁干活,雇主以及雇主前手的名称都不清楚,尤其是没有代理人的案件,也搞不明白法律关系,如果法官机械办案,很难查明事实。王晓晖循着案件中的蛛丝马迹,围绕细节和关键点,庭审中多角度调查询问,到现场调查取证,努力缩小双方诉讼能力的差距,尽最大可能查清事实。有一起雇员受害案件,因为一个被告有意躲避,她和书记员到村里找到他的父母兄弟做工作;为固定证据,提前到村委会了解情况做笔录;为让原告尽早拿到赔偿,和被告及家属反复商谈。判决作出后原告家属发来一条短信说:“您的付出、专业、敬业和秉公让我们这样的弱势群体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当事人这种尊重,是对一名法官最好的褒奖。

  王晓晖审理过一批民间借贷案件,由于某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不能偿还借款引发大量诉讼。这批案件涉及面广,标的额高,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元,借款时间长,多在六、七年以上,很多借款都是当事人毕生的积蓄。由于时间较长,原告取证困难,王晓晖积极指导他们调取证据,组织双方对账,庭审中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常常一天开庭七、八个小时。因为判决涉及高息在本金中的折抵,要逐笔核算列明,必须分毫不差,仅计算部分往往就需要几个小时。最后,这批案件妥善处理,促进了社会和谐。

  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向专家请教,提升审判质效。近年来,年均审理案件400件以上,办案数量在全院始终名列前茅。承担了庭里各类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在这些案件的审理中,不仅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也得到了当事人的赞许与尊重。担任青年法官导师,积极参与法官论坛、学术论坛等各项学习调研活动。

  践行宗旨,努力争当“服务型法官”

  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推动者。王晓晖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努力做“服务型法官”。作为“法官业外志愿者”,倡议并与同事们一起将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相关的法律规定制作成小册子,免费向公众发放,宣传交通事故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作为“司法六进”活动宣传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校、社区、部队和村庄进行法律宣讲。先后向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对公章加强规范管理”“关于加强交通事故案件调解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大二轮摩托车管理力度、提高交强险投保率”等司法建议。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2013年将“胶州先锋”奖章奖金1万元全部捐给“春蕾女童”基金;2015年一次性捐助10名“春蕾女童”,表达了对困难女童的关注与爱心。

  恪守原则,努力争当“廉洁型法官”

  清正廉洁是法官公正审判的根本。王晓晖始终坚守原则,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唯上、不接受说情”,做“廉洁型法官”表率。一方面,注重理论修养,培树清正廉洁的品质。通过多年来对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党的廉政建设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必须加强政治理论修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公正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严格依法办案,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另一方面,严守职业道德,锤炼廉洁勤政的作风。在案件数量不断增多、提高办案效率的同时,对于每个案件,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理,让每个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力争将每件案件办成“铁案”。王晓晖坚信: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就要对得起自己胸前的天平!在友情、亲情与法律之间,王晓晖执著坚守住一个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忠诚地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尊严。

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王晓晖

来源:
2021年07月19日

  王晓辉

  王晓晖,女,1978年10月18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在职法律硕士,现任胶州市人民法院洋河人民法庭副庭长。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她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以公正树公信,将尊重和理解贯穿每起案件办理始终,做到法情理有机融合。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4000余件, 2012年、2014年两次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记二等功,先后被评为青岛“全市优秀法官”“青岛市三八红旗手”“胶州先锋”“全省优秀法官”“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标兵”,2015年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全国法院先进个人,2019年入围“齐鲁最美法官”

  加强淬炼,努力争当“复合型法官”

  作为一名优秀的审判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法律专业功底,还必须具备张嘴能说、提笔能写、遇事善思、庭审巧控的能力。王晓晖努力朝着“复合型法官”的方向提升素质。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理论素养。生活中,尊重领导、团结同事,遵章守纪,严于律己,乐于助人,注重自身形象。工作中,自觉践行“立党为公、执法为民”要求,努力追求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注重理论调研,先后撰写了《农村信用社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工作调研报告》《交通事故案件特点和调解对策研究》《胶州法院交通事故案件审判工作报告》和《交警部门调解协议法律问题研究》《民间借贷案件问题及对策分析》等80余篇文章和信息,在《学术理论与探索》《中国学术研究》《青岛司法论坛》等刊物发表。作为一名法官,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工作的基础。该同志有会计师职称,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先后考取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证书。2014年到2017年,每年都在上级组织的优秀文书和案例评选中获奖。2012年,作为胶州法院“人民法官为人民”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2019年,作为青岛法院巡讲团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讲述,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潜心工作,努力争当“骨干型法官”

  审判工作是法官的中心工作。王晓晖努力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虚心学习,积极工作,扎实办案,严把审判工作质量,努力朝着“骨干型法官”的方向增强本领。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较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能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案件审理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很多雇员受害案件,被告方不认可自己是雇主,而原告往往处于弱势一方,不认识也不知道是在给谁干活,雇主以及雇主前手的名称都不清楚,尤其是没有代理人的案件,也搞不明白法律关系,如果法官机械办案,很难查明事实。王晓晖循着案件中的蛛丝马迹,围绕细节和关键点,庭审中多角度调查询问,到现场调查取证,努力缩小双方诉讼能力的差距,尽最大可能查清事实。有一起雇员受害案件,因为一个被告有意躲避,她和书记员到村里找到他的父母兄弟做工作;为固定证据,提前到村委会了解情况做笔录;为让原告尽早拿到赔偿,和被告及家属反复商谈。判决作出后原告家属发来一条短信说:“您的付出、专业、敬业和秉公让我们这样的弱势群体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当事人这种尊重,是对一名法官最好的褒奖。

  王晓晖审理过一批民间借贷案件,由于某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不能偿还借款引发大量诉讼。这批案件涉及面广,标的额高,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元,借款时间长,多在六、七年以上,很多借款都是当事人毕生的积蓄。由于时间较长,原告取证困难,王晓晖积极指导他们调取证据,组织双方对账,庭审中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常常一天开庭七、八个小时。因为判决涉及高息在本金中的折抵,要逐笔核算列明,必须分毫不差,仅计算部分往往就需要几个小时。最后,这批案件妥善处理,促进了社会和谐。

  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向专家请教,提升审判质效。近年来,年均审理案件400件以上,办案数量在全院始终名列前茅。承担了庭里各类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在这些案件的审理中,不仅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也得到了当事人的赞许与尊重。担任青年法官导师,积极参与法官论坛、学术论坛等各项学习调研活动。

  践行宗旨,努力争当“服务型法官”

  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推动者。王晓晖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努力做“服务型法官”。作为“法官业外志愿者”,倡议并与同事们一起将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相关的法律规定制作成小册子,免费向公众发放,宣传交通事故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作为“司法六进”活动宣传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校、社区、部队和村庄进行法律宣讲。先后向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对公章加强规范管理”“关于加强交通事故案件调解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大二轮摩托车管理力度、提高交强险投保率”等司法建议。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2013年将“胶州先锋”奖章奖金1万元全部捐给“春蕾女童”基金;2015年一次性捐助10名“春蕾女童”,表达了对困难女童的关注与爱心。

  恪守原则,努力争当“廉洁型法官”

  清正廉洁是法官公正审判的根本。王晓晖始终坚守原则,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唯上、不接受说情”,做“廉洁型法官”表率。一方面,注重理论修养,培树清正廉洁的品质。通过多年来对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党的廉政建设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必须加强政治理论修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公正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严格依法办案,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另一方面,严守职业道德,锤炼廉洁勤政的作风。在案件数量不断增多、提高办案效率的同时,对于每个案件,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理,让每个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力争将每件案件办成“铁案”。王晓晖坚信: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就要对得起自己胸前的天平!在友情、亲情与法律之间,王晓晖执著坚守住一个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忠诚地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尊严。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王晓晖

2021年07月19日
作者:吕佼
打印 分享到:

  王晓辉

  王晓晖,女,1978年10月18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在职法律硕士,现任胶州市人民法院洋河人民法庭副庭长。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她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以公正树公信,将尊重和理解贯穿每起案件办理始终,做到法情理有机融合。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4000余件, 2012年、2014年两次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记二等功,先后被评为青岛“全市优秀法官”“青岛市三八红旗手”“胶州先锋”“全省优秀法官”“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标兵”,2015年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全国法院先进个人,2019年入围“齐鲁最美法官”

  加强淬炼,努力争当“复合型法官”

  作为一名优秀的审判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法律专业功底,还必须具备张嘴能说、提笔能写、遇事善思、庭审巧控的能力。王晓晖努力朝着“复合型法官”的方向提升素质。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理论素养。生活中,尊重领导、团结同事,遵章守纪,严于律己,乐于助人,注重自身形象。工作中,自觉践行“立党为公、执法为民”要求,努力追求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注重理论调研,先后撰写了《农村信用社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工作调研报告》《交通事故案件特点和调解对策研究》《胶州法院交通事故案件审判工作报告》和《交警部门调解协议法律问题研究》《民间借贷案件问题及对策分析》等80余篇文章和信息,在《学术理论与探索》《中国学术研究》《青岛司法论坛》等刊物发表。作为一名法官,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工作的基础。该同志有会计师职称,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先后考取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证书。2014年到2017年,每年都在上级组织的优秀文书和案例评选中获奖。2012年,作为胶州法院“人民法官为人民”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2019年,作为青岛法院巡讲团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讲述,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潜心工作,努力争当“骨干型法官”

  审判工作是法官的中心工作。王晓晖努力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虚心学习,积极工作,扎实办案,严把审判工作质量,努力朝着“骨干型法官”的方向增强本领。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较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能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案件审理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很多雇员受害案件,被告方不认可自己是雇主,而原告往往处于弱势一方,不认识也不知道是在给谁干活,雇主以及雇主前手的名称都不清楚,尤其是没有代理人的案件,也搞不明白法律关系,如果法官机械办案,很难查明事实。王晓晖循着案件中的蛛丝马迹,围绕细节和关键点,庭审中多角度调查询问,到现场调查取证,努力缩小双方诉讼能力的差距,尽最大可能查清事实。有一起雇员受害案件,因为一个被告有意躲避,她和书记员到村里找到他的父母兄弟做工作;为固定证据,提前到村委会了解情况做笔录;为让原告尽早拿到赔偿,和被告及家属反复商谈。判决作出后原告家属发来一条短信说:“您的付出、专业、敬业和秉公让我们这样的弱势群体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当事人这种尊重,是对一名法官最好的褒奖。

  王晓晖审理过一批民间借贷案件,由于某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不能偿还借款引发大量诉讼。这批案件涉及面广,标的额高,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元,借款时间长,多在六、七年以上,很多借款都是当事人毕生的积蓄。由于时间较长,原告取证困难,王晓晖积极指导他们调取证据,组织双方对账,庭审中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常常一天开庭七、八个小时。因为判决涉及高息在本金中的折抵,要逐笔核算列明,必须分毫不差,仅计算部分往往就需要几个小时。最后,这批案件妥善处理,促进了社会和谐。

  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向专家请教,提升审判质效。近年来,年均审理案件400件以上,办案数量在全院始终名列前茅。承担了庭里各类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在这些案件的审理中,不仅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也得到了当事人的赞许与尊重。担任青年法官导师,积极参与法官论坛、学术论坛等各项学习调研活动。

  践行宗旨,努力争当“服务型法官”

  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推动者。王晓晖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努力做“服务型法官”。作为“法官业外志愿者”,倡议并与同事们一起将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相关的法律规定制作成小册子,免费向公众发放,宣传交通事故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作为“司法六进”活动宣传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校、社区、部队和村庄进行法律宣讲。先后向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对公章加强规范管理”“关于加强交通事故案件调解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大二轮摩托车管理力度、提高交强险投保率”等司法建议。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2013年将“胶州先锋”奖章奖金1万元全部捐给“春蕾女童”基金;2015年一次性捐助10名“春蕾女童”,表达了对困难女童的关注与爱心。

  恪守原则,努力争当“廉洁型法官”

  清正廉洁是法官公正审判的根本。王晓晖始终坚守原则,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唯上、不接受说情”,做“廉洁型法官”表率。一方面,注重理论修养,培树清正廉洁的品质。通过多年来对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党的廉政建设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必须加强政治理论修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公正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严格依法办案,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另一方面,严守职业道德,锤炼廉洁勤政的作风。在案件数量不断增多、提高办案效率的同时,对于每个案件,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理,让每个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力争将每件案件办成“铁案”。王晓晖坚信: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就要对得起自己胸前的天平!在友情、亲情与法律之间,王晓晖执著坚守住一个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忠诚地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尊严。

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王晓晖

来源:
2021年07月19日

  王晓辉

  王晓晖,女,1978年10月18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在职法律硕士,现任胶州市人民法院洋河人民法庭副庭长。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她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以公正树公信,将尊重和理解贯穿每起案件办理始终,做到法情理有机融合。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4000余件, 2012年、2014年两次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记二等功,先后被评为青岛“全市优秀法官”“青岛市三八红旗手”“胶州先锋”“全省优秀法官”“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标兵”,2015年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全国法院先进个人,2019年入围“齐鲁最美法官”

  加强淬炼,努力争当“复合型法官”

  作为一名优秀的审判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法律专业功底,还必须具备张嘴能说、提笔能写、遇事善思、庭审巧控的能力。王晓晖努力朝着“复合型法官”的方向提升素质。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理论素养。生活中,尊重领导、团结同事,遵章守纪,严于律己,乐于助人,注重自身形象。工作中,自觉践行“立党为公、执法为民”要求,努力追求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注重理论调研,先后撰写了《农村信用社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工作调研报告》《交通事故案件特点和调解对策研究》《胶州法院交通事故案件审判工作报告》和《交警部门调解协议法律问题研究》《民间借贷案件问题及对策分析》等80余篇文章和信息,在《学术理论与探索》《中国学术研究》《青岛司法论坛》等刊物发表。作为一名法官,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工作的基础。该同志有会计师职称,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先后考取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证书。2014年到2017年,每年都在上级组织的优秀文书和案例评选中获奖。2012年,作为胶州法院“人民法官为人民”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2019年,作为青岛法院巡讲团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讲述,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潜心工作,努力争当“骨干型法官”

  审判工作是法官的中心工作。王晓晖努力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虚心学习,积极工作,扎实办案,严把审判工作质量,努力朝着“骨干型法官”的方向增强本领。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较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能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案件审理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很多雇员受害案件,被告方不认可自己是雇主,而原告往往处于弱势一方,不认识也不知道是在给谁干活,雇主以及雇主前手的名称都不清楚,尤其是没有代理人的案件,也搞不明白法律关系,如果法官机械办案,很难查明事实。王晓晖循着案件中的蛛丝马迹,围绕细节和关键点,庭审中多角度调查询问,到现场调查取证,努力缩小双方诉讼能力的差距,尽最大可能查清事实。有一起雇员受害案件,因为一个被告有意躲避,她和书记员到村里找到他的父母兄弟做工作;为固定证据,提前到村委会了解情况做笔录;为让原告尽早拿到赔偿,和被告及家属反复商谈。判决作出后原告家属发来一条短信说:“您的付出、专业、敬业和秉公让我们这样的弱势群体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当事人这种尊重,是对一名法官最好的褒奖。

  王晓晖审理过一批民间借贷案件,由于某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不能偿还借款引发大量诉讼。这批案件涉及面广,标的额高,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元,借款时间长,多在六、七年以上,很多借款都是当事人毕生的积蓄。由于时间较长,原告取证困难,王晓晖积极指导他们调取证据,组织双方对账,庭审中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常常一天开庭七、八个小时。因为判决涉及高息在本金中的折抵,要逐笔核算列明,必须分毫不差,仅计算部分往往就需要几个小时。最后,这批案件妥善处理,促进了社会和谐。

  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向专家请教,提升审判质效。近年来,年均审理案件400件以上,办案数量在全院始终名列前茅。承担了庭里各类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在这些案件的审理中,不仅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也得到了当事人的赞许与尊重。担任青年法官导师,积极参与法官论坛、学术论坛等各项学习调研活动。

  践行宗旨,努力争当“服务型法官”

  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推动者。王晓晖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努力做“服务型法官”。作为“法官业外志愿者”,倡议并与同事们一起将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相关的法律规定制作成小册子,免费向公众发放,宣传交通事故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作为“司法六进”活动宣传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校、社区、部队和村庄进行法律宣讲。先后向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对公章加强规范管理”“关于加强交通事故案件调解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大二轮摩托车管理力度、提高交强险投保率”等司法建议。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2013年将“胶州先锋”奖章奖金1万元全部捐给“春蕾女童”基金;2015年一次性捐助10名“春蕾女童”,表达了对困难女童的关注与爱心。

  恪守原则,努力争当“廉洁型法官”

  清正廉洁是法官公正审判的根本。王晓晖始终坚守原则,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唯上、不接受说情”,做“廉洁型法官”表率。一方面,注重理论修养,培树清正廉洁的品质。通过多年来对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党的廉政建设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必须加强政治理论修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公正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严格依法办案,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另一方面,严守职业道德,锤炼廉洁勤政的作风。在案件数量不断增多、提高办案效率的同时,对于每个案件,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理,让每个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力争将每件案件办成“铁案”。王晓晖坚信: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就要对得起自己胸前的天平!在友情、亲情与法律之间,王晓晖执著坚守住一个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忠诚地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尊严。